200 万粉丝,为什么她火了?

Posted

在开始阅读今天的文章之前,希望你先点开下面这段音乐作为阅读背景音乐。

因为,这会让你比较有画面感。

这两天刷抖音时多次碰到一个小姐姐,她只出镜、不说话,然后以自然作为背景并配一段音乐欢快地蹦跳。

也不知道为啥,我竟然每次都把她的视频看完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你是不是被小姐姐的美貌吸引了?

说实话,我已经过了看颜值的年纪了。当然,从第一视觉的感受上,你会觉得她是一个美女。

我刷抖音和别人不一样,我会把抖音当做一个研究窗口,尤其是洞察人性、需求、欲望的窗口。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理解更广泛的用户,那抖音就是他们的聚集地。

虽然微信的用户体量远大于抖音,但微信毕竟是一个封闭社交网络,你所接触的都是你自己的圈子。

相反,抖音是一个开放网络。你可以看到普罗大众,他们的需求和欲望都会通过内容、点赞、评论体现出来。

放下手机,我试图去分析了一下这个小姐姐为什么能火,有一些思考和你们聊聊。

我看了下她的个人主页,发布了133条作品,总计收获了210万粉丝、2200万点赞。

接下来,我会从内容设计、记忆点、用户需求这三个角度来拆解现象背后的逻辑。

1、内容设计

前面说了,她的视频特点是只出镜、不说话,然后以自然作为背景并配一段音乐欢快地蹦跳。

这里面有几个内容要素,分别是场景、人物和视听感受

场景上,她拍摄视频的地点都是在户外,而且都是风景比较优美的自然环境。

蓝天、白云、草原、高山、河流,这些都是她的取景地。

如果去掉这个内容要素,比如把场景换成办公室或者家里,那呈现出来的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还有每个视频底下的那句鸡汤文案。

人物上,她的特点是年轻、女孩、皮肤白皙、身材姣好、大长辫、帽子、墨镜。

尤其是那副墨镜,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同样,如果去掉墨镜带来的神秘感,那她表现出来的效果同样会打折扣。

视听感受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她选择的配乐。

之前的作品都是各种比较火的 BGM,最近的作品全部都是一首叫「Sea shanty medley」的英文歌曲,也就是文章开头我让你们点开的那首。

显然,她找到了流量密码。

相信我,如果你听过这首歌,关闭后一定立马能在脑海里响起同样的旋律。

此外,她在视频里的表现主要是肢体动作,不是什么舞蹈,完全就是自然地蹦跳,就像一个开心的女孩在蹦蹦跳跳地玩耍。

以上,就是她在场景、人物和视听感受上的内容设计。

2、记忆点

人脑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但同时也比我们想象的更简单。

去看看电梯间的视频广告,通常都是一些简单而重复的话术和节奏,但往往很奏效。

你可能记不住电视上的广告,但你一定能记得几个电梯间广告。这既是艺术,也是记忆点。

抖音上那些比较火的内容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形成用户记忆点。

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张同学,他就是以农村生活、怀旧、再加上一首节奏配乐形成了自己的记忆点。

同样,这个小姐姐也有自己的用户记忆点。

正如前面说的,场景、人物、视听感受,这些都是记忆点的组成部分。

场景是多变的,这是不确定性的部分。人物也是多变的,因为每次她的着装和姿态都会变化,这是新鲜感的部分。

而视听感受是不变的,相同的配乐、明快的节奏、欢乐的氛围,这是确定性的。

对于用户来说,每当他们进入视频,就会对确定和不确定性的东西产生预期。这种预期,就是记忆点。

当然,她的粉丝们对她也有独特的记忆点。

说实话,每当我听到那段旋律,同样会想起她的画面,这就是记忆点的最好体现。

3、用户需求

如果把她呈现出来的内容看做一款产品,那她的粉丝一定对她产生了某种需求。

在我看来,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满足了想象中的自己,命中痒点。

大自然、年轻、自由、无拘无束,这是她视频呈现出来的标签,这恰恰命中了都市男女的内心痒点。

痒点,就是满足了想象中的自己。

忙碌的打工人追求身心的自由,他们羡慕小姐姐那种状态,那是他们对想象中自己构建的一个画面。

第二,对时尚穿搭的探索,命中爽点。

这个小姐姐的穿搭可以说是挺有品的,不同视频内容呈现出来的穿搭也不一样,整体的时尚感很强。

大自然加时尚,这种搭配更加放大了时尚穿搭的独特性,给一部分用户带来一种及时满足的愉悦感。

爽点,就是及时满足。

通过评论区可以看到,她的粉丝中有不少是女性用户,而对她穿搭的评论内容也有不少。

写在最后

为什么我会把抖音当做一个研究窗口?

因为在这里确实能看到人性、需求和欲望,尤其是那些你无法理解但又非常火的内容,更加值得研究。

很多时候,用户的需求并不会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们更加不会直接告诉你。

但是,他们的行为却很好地反映了他们的需求。

需求是被人性驱动的、需求是被欲望驱动的。理解了自己还不够,要做用户型产品,就一定要理解普罗大众。

看似简单的产品,往往背后都有大逻辑。

(举报)

来源: 唐韧公众号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ek8rPq